由于各種消極因素和不良環境的影響,我國青少年犯罪率日漸突出,給社會、家庭和個人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和巨大的不幸。近日發生的兩職業院校大家斗毆事件引起社會廣大關注,尤其正處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長發育階段的中學生,具有極強的可塑性。如何才能使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既學到了知識,又不走錯路呢?我想應該從小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進行法律素質培養,不僅可以預防和減少學生違法犯罪,更重要的是可以促進他們養成依法辦事、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而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一、在班隊實踐活動中引入法制教育生活是學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學生是生活中的人,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必然會耳濡目染一些社會現象。班級管理中,應主動拓展教學空間,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得到情感的體驗,從而巧妙地滲透法制教育內容。
1、每學期開學初,我們都要根據學校的要求,利用班會課等時間組織學生學習<<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學生守則”、“預防末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公民道德建設綱要”等,學生在學習這些法律知識的同時,也對照自己的行為,不斷提高法律意識。
2、以周會、班隊會為依托,積極開展好“法律在我身邊”、“做一個文明遵紀的孩子”、“遠離毒品、珍愛生命”“爭做小律師”等學習主題的班隊會活動。要求學生積極收集與學生生活聯系緊密的違法事件的資料,開展討論交流,通過廣泛參與,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法律知識,接受一次次的法制教育。
3、積極開展以“演講、征文、講故事、編課本劇”等活動,培養學生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性。比如開展“讓法律的光芒照耀我前進”演講比賽,全班同學就這個課題收集了大量材料,較全面地講述了法律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決心做一個守法的孩子;例如舉行“熱愛生命,遠離毒品”演講比賽,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毒品對一個人、對一個家庭甚至是對一個社會的嚴重危害;舉行“珍惜青春,遠離網吧”演講比賽,讓學生清醒地意識到自己不應該沉溺網吧,而應該把自己的大好青春年華用在學習之中,爭取早日獲得佳績來回報自己的老師、父母;舉行“青少年如何進行自我保護”演講比賽,學生就可以明確地了解采取什么方式才是真正的自我保護等等。
二、在學生的矛盾處理之中運用法制教育日常生活中,學生的矛盾往往是些瑣碎小事,他打了我一下,我也一定要還他一下,否則,自己就吃虧了。學生的口頭禪就是“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怎么來處理這些事情呢?我們通常是把這個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意思“比喻用對方使用的手段還擊對方”講給學生聽,講完了字典中的意思,我們就從更高層次的法制層面來解析這個詞語的意思。我們進一步講,如果別人挖了我們的眼睛,我們也一定要去挖掉別人的眼睛。這樣看似合情合理的以暴制暴的做法,在古代法制不健全的社會情況下也許行得通,但是在法制相當完備的現在,卻沒有任何立足之地。在法制社會的今天,如果我們的合法權利受到侵犯,就應該果斷地拿起法律這個武器來捍衛自己的權利,通過合法的途徑來要求侵犯我們權利和利益的人賠償我們的經濟損失甚至是精神損失。在學校里,學生也常常撿到別的同學遺失的錢物,有的“拾金不昧”,有的“拾金昧之”。針對這種現象,教師就應該進一步從法制視角去講解,如果我們撿到別人遺失的貴重物品不想返還并且占為己有,按照現行的法律規定,這種行為就屬于盜竊行為。為此,不論從哪個層面上來講,我們都需要對生活中常見的現象進行最詳盡、最全面的了解。
作為班主任,只要留心并善于思考,經過教師稍加點撥和引領,法制教育就能很好地和班級管理密合交融、渾然一體,這不正是現在大力倡導的依法治教的完美詮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