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明?
文明是個多義詞,擁有多重含義。
從國家層面來講,文明是指國家發展的狀態,即國家創造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這是唯物史觀對文明的根本定義。馬克思說:“文明的一切進步,或者換句話說,(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倍鞲袼拐f:“文明時代是學會天然產物進一步加工的時期,是真正的工業和藝術產生的時期。”在他們看來,文明是物質與文化的增長,以及由此產生的各種制度建設,最終推動人的全面發展。我們熟悉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都包含于國家發展的狀態之中。
從社會層面來講,文明是社會秩序的確立。在中國,“文明”一詞最早見于《周易》。該書中多次出現“天下文明”等描述。唐人孔穎達注解說“經天緯地曰文,照臨四方曰明”,其意指社會文教昌達、文德彰顯而形成的王者修德、民風淳樸、風調雨順的和諧景象。
從人的層面來講,文明則是指人的教養和開化狀態?!渡袝?middot;舜典》稱贊舜“浚哲文明”,就是指他非常謙恭,品德高尚,很受人愛戴的意思;《禮記·樂記》說:“是故情深而文明,氣盛而化神,和順積中而英華發外?!蔽拿魇侵t恭有禮,是內在的德行開放出來的一枝鮮花。西方的“文明”一詞包含有脫離野蠻的開化之意。所以,文明有人的端莊優雅有教養之意。
文明與文化是緊密相連但有區別的概念。在國家層面,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文化具有以文德化育之意,是教化的意思,這是文明所不具備的。現代的文化則是人們創造的文藝產品及人們的各種生活方式。而文明則是指國家的所有財富,等同于國家這個文明體本身。同時,文明更側重于指稱社會的進步狀態,是國家發展的靈魂,與文化明顯不同。在個人層面,文化指人們擁有的知識,文明則是指人們的素質和修養。有文化不等同于有教養,二者之間有明顯的區別。